查看原文
其他

超12万人关注!南海校地合作打造科创、人才、产业融合范本

人才南海
2024-09-01



仲夏的南海,科创的热度在不断升温。近日,一条《南海校地合作,更富更活》的本地新闻,上了佛山人的“热搜榜”,在佛山+APP的热度迅速突破12万+。该新闻引发热烈反响的背后,反映出社会各界对校地合作的期待和认同。



近期,南海在校地合作上动作频频。今年5月,南海区人民政府与广东工业大学举行全面深化战略合作交流会暨重点项目签约活动(点击文字即可了解详情);6月,南海区区长王勇带队到华南师范大学佛山校区南海校园展开走访调研,围绕整合校地资源、强化人才集聚、共享活力南海等方面与华师大南海校园相关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7月9日,南海区全面深化校地融合高质量发展行动(点击文字即可了解详情)佛山大学仙溪校区启动,南海区与区内10所高校(高职)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


全面深化战略合作交流会暨重点项目签约活动上,南海为高端人才团队项目授牌。


从傍广工大这样的“大款”,到与区内院校的“一家亲”,校地合作已成为南海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一招”。


校地合作不断深化的背后,有着深刻的逻辑。校地合作的本质,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无缝对接。在高质量发展的共同使命下,学校与城市必须通过双方的人才共育、产业共融、创新协同,来实现校地共荣,形成互惠互利、共兴共荣的发展共同体。


南海区全面深化校地融合高质量发展启动仪式现场。钟梓泓/摄


01

打造校地共融

示范样本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强调,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今年开春,广东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要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高校是人才培养主阵地,是科学研究的生力军。校地合作,既是响应中央号召之举,也是南海践行创新驱动战略的必由之路。


在校地合作上,南海尝到不少“甜头”。11年前,广东工业大学带着产学研合作的使命来到南海,设立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11年来,双方的合作“硕果累累”,包括累计引进300多名国内外高端人才,引进孵化316家高科技企业。


踊跃“傍高校”,是南海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经验。除了广工大外,南海还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仙湖实验室与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共建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均取得不错的成效。


在科技创新的大时代,科教资源就是一座城市的“矿产”。南海拥有10所高校,超16万名在校生,有着“大学城”等科教资源富矿。南海必须深挖这座资源富矿,将大学的科教优势转为城市的发展优势。


同聚一座城,校地“一家亲”。经过近半年的前期调研,7月9日,南海区与佛山大学等区内10所高校(高职)达成全面深化战略合作,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让大学与城市向“新”而行,产业与科技以“质”致远。从这“抢先一步”的姿态,显现出南海对接创新资源的决心之大和动作之快。


校企联合开展科技攻关项目签约仪式。邹颖敏/摄


截至目前,佛山大学与南海8家科技领军企业组建了创新联合体,联合4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南海区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立项,2023年两个校企合作人才团队项目摘得省科技进步奖殊荣。东软学院派出1名老师到南海担任科技镇长,推动创新平台、高端人才等创新元素扎根南海。


对南海而言,校地合作走向深入,有着深刻的时代逻辑。当前,南海确立了“三高四新六集群”的产业方向,对标新的产业定位,产业升级迫切需要嫁接更多的创新源头。作为地方高校,与当地经济社会建设结合得越紧密,学校发展就越有活力。打造“校地共同体”,也是地方高校建设的应然之举。


深化校地合作,构建“企业出题,高校答题”合作模式,也是产学研合作的经典模式。正因为此,南海围绕企业所需,一直致力推动创新联合体的共建,让高校各类人才走出“象牙塔”,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02

向大湾区

产业科技创新高地进发


一座城市对大学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对未来的态度,也预示着这个城市今后的发展高度。


5月26日,广佛南环、佛莞城际铁路开通,佛山、广州、肇庆、东莞、惠州城际“四线”贯通,广佛肇惠莞5座城市连珠成轴,南海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广东城际铁路的开通,加快了大湾区高校与南海在技术供给、人才流动、科技成果等要素的流动,打破了高校与地方深度合作的围墙,让高校与南海在校地融合、产教融合、资源融汇走上了新台阶。


校地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人才。在这方面,南海更是不遗余力。6月27日,南海启动广工大“万名师生南海实践计划”(点击文字即可了解详情),首批200名广工大师生通过广东城际铁路走进南海企业、科创平台,全方位领略南海城产人文融合魅力。


广东工业大学“万名师生南海实践计划”在南海正式启动。黄永程/摄


当前的南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期盼贤能、渴求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够成就人才。


南海工业基础雄厚,是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最佳试验场。南海工业总产值超万亿,拥有年产值200亿以上的产业集群有16个,千亿以上的产业集群有2个,既有传统产业,也有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将为青年人才筑梦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


7月9日,南海区发布《关于加强校地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工作方案》,围绕“整合校地资源,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强化需求牵引,构建人才集聚高地”“坚持以人为本,共享现代活力家园”三个方面的内容,做好17项重点工作。


上下滑动可查看《关于加强校地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工作方案》详情 ↑


未来,南海对科技的投入、对高校的支持,只有加强,不会缩减。接下来,南海区加强校地合作的脚步不会停止,将会趁着“湾区大号地铁”、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开通等机遇,加强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探讨合作,通过加强校地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向湾区产业科技创新高地进发。


大学依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未来,南海与高校的校地融合发展,必将结出更多的硕果。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也必将为南海产业发展注入源源活力。




来源:佛山新闻网、南海融媒、南海科技

编辑:人才南海编辑小组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关注人才南海视频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才南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